找到相关内容18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颗谦卑的心

    一切都是佛!   我低着头去点香,心中思忖着。   是啊,在生活中,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,我们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傲慢与偏见,自私与冷漠,欺骗与尔诈。   每个人都是菩萨,而我是凡夫,这是多么高的...

    湛空法师

    礼拜|虔诚|谦卑|菩萨|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9550036733.html
  • 培植善念——做一个好人

    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。“因此,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,我们必须看自己,爱自己要胜过看其他一切东西”(卢梭)。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,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,不应有善恶之分。然而,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3339918.html
  • 改过自新

    一天,他觉悟到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,一定要扫除人格上的污点,于是他将自己的不良习惯、恶劣态度及不受欢迎的性格,用纸一一列出,例如:自私、懒惰、自大狂、无礼貌、不守时等,计有数十项之多。他下定决心,改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2540663.html
  • 般若的人生

    个人在举心动念间,千万不要存有贪欲、瞋恨、自私;不要处心积虑的算计别人,凡事能为别人著想,能用般若来思想,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,敬重。  第三,用般若来生活——我们的生活里如果有般若,吃饭的时候就能体会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1042970.html
  • 饥饿的烦恼

    那些初学者,常常会想知道什么是修行?修行是在你尝试去对治烦恼(杂染),不去长养旧有的习气时产生的;冲突和困难生起的地方,就是要下功夫的地方。 当你采蘑菇吃时,你不会盲目的去采,你必须去认识它的种类。所以,对我们的修行也是一样的——我们一定要知道危险的地方,以便能从它们中解脱出来。 烦恼(杂染)——贪、嗔、痴,就存在我们的苦和自私的根部,我们必须学著去克服、战胜它们,并超越它们的控制,而成为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3244920.html
  • 佛陀如何形容后世的人

    ?行为是否太自私?是否倾向邪教?显而易见的,现代人与佛世的人有天壤之别。然而,如果他们能够依佛的典范如法生活,有时候虽然也稍稍享受色、声、香、味,却能够持续提起正念、运用智慧,不致於过度贪婪。也就是说...

    佛使尊者讲/郑振煌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645059.html
  • 七支供第二支:供养

    执、我爱、自私、自利的烦恼! 法供养:把自己所有的功德和福德供养给诸佛菩萨上师三宝,使之成为诸佛菩萨 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资粮。这样,很快速的就能断除在修行上的贪执和分别念! 意幻供养也分三种:意幻财物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147222.html
  • 伦理底线如何把握

    的悲哀! 的确,正如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所说的那样,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、友爱、善良、互助的关系,正渐渐地被虚伪、自私、嫉妒、冷漠所代替,人性美好的东西即将趋于泯灭。各种见利忘义、尔虞我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347769.html
  • 回归原始佛教

    回归原始佛教  ╱张慈田  回归原始佛教的用心是要将佛陀的真实教法展现在人间,续延佛陀的法身慧命。  原本的佛法是直朴的、平实的,是你我可以经验的。谈“无常”的道理,可以消除对人事物的粘著系缚的痛苦;谈“苦”,使人重视它存在与扰乱身心的事实,并集中焦点处置它;谈“无我”,可以体证五蕴身心是应因缘产生,没有永住、常在的实体我,而打破自私及自我中心;谈“涅槃”,是认定个人及社会的贪嗔痴三毒之火可以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853007.html
  • 五蕴无我

    rdquo;的真义。一般人多少缺乏对无我的深刻体悟,多以表面的含义理解为不自私、不主观、不自我中心,甚至有人把无我误解为放弃自我、没有主见或自我虐待,其实这并没有看见无我的真相。   依以上的观察,无我...各式各样的欲求。这样才能真正澈底地放下自私、主观、自我中心,因为这些心态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相违背的,既然不真实,这些自私、主观、自我中心就会造成与他人的冲突。一切法是缘起的,照见缘起无我,活在缘起无我的法性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454532.html